查看原文
其他

七待 | 教师节里的“两难”:送礼的为难,收礼的胆颤

七待栏目组 四川在线 2022-05-14



本期人物:李老师


点击 ☟ 语音按钮,收听本期节目



本期主播:田珊



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,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


的确如此!从孩子跨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,教师就成了他们心中神圣的象征:丰富的知识、细致的关心、亲切的态度……这些深刻的印象,让老师几乎超越了父母的地位。因而,每当教师节到来时,总有很多学生想通过送礼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。那么问题就来了,家长和学生该不该送礼物呢?老师究竟能不能收礼呢?收哪些礼物合适呢?


作为一名教师兼家长,我也很苦恼






不收礼,不只因一纸规定,更为公平



“老师,这是我家乡的特产,你就拿着吧!”我刚刚下课还在讲台收拾讲义,一名学生悄悄地走过来说。



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她就把装好的东西递了过来,不由分说地塞到我的书包里,一溜烟地跑了。


唉,我叹了口气,用手揉了揉脑袋,真的是头痛。这已经不是学生第一次给我送礼物了,有时候是沉甸甸的一大堆家乡特产,有时候是色彩斑斓的礼品,有时候是耗时不短的手作......各种各样的礼物,总会在教师节那天纷至沓来。我收下,于理不合,也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;我不收,看到学生热切的眼神和诚挚的感情,又觉得辜负了他们的心意。每当此时,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莎士比亚的那句“To be or not to be ,That’s  a  question”。


平心而论,看到这些礼物,我也心动过。不论价值几何,收到的那一刻,总能感到自己的工作被认可了,个人是有价值的。但是静下心来细想,还是不能接受。


第一,作为教师,我一直秉承着真诚的态度,公平对待每个学生,不希望学生把送礼等同于老师的“特别关照”,让不送礼的学生觉得不自在,让送礼的学生因此觉得自己会被优待;


第二,校园应该是单纯、阳光的地方,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好搭档,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,而不应该是通过送礼缔结关系的存在;


第三,老师和学生、家长之间有权利差异,一旦我接受了礼物,就有滥用权利的可能性,违背了“有教无类”的原则。


更重要的是,从我们成为师生的那一刻起,就开始了一期一会的缘分,老师应该坚持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宗旨,学生也应该尽好责任认真学习,为了自己的将来刻苦努力。


基于此,我必须把礼物还给学生和家长,下课后我暗示学生暂留片刻,把东西原封不动地返还。在向他们表示感谢的同时,也表达了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:于我而言,学生的成绩比礼物重要,家长的认可比金钱更具有诱惑力,请不要再给我送礼。


至此,送礼一事落下帷幕,相信学生也理解了我,毕业时他送了我一张贺卡,我把它放在了书房显眼的地方,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忘身为教师的初心。





送礼,表达一份心意,收到一次拒绝



为了公平、公正的个人原则,作为教师的我,坚持不收学生的礼物。但作为家长,我却必须面临另一个难题,女儿也上学了,我要送礼吗?



开学就上中班的女儿,因为从小体弱多病,性格敏感脆弱。刚开始上幼儿园时,因为第一次离开父母,她哭得无法正常上学,只能拼命抱住老师的大腿求安慰。不管是上厕所、吃饭还是睡觉,都需要老师的温柔守候。看到她每天这样缠着老师,作为家长的我,深深觉得抱歉,感觉影响到了班级的正常教学,特别麻烦老师。


可是怎么办呢,一边是有分离焦虑的孩子,一边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。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谢,要不还是给老师送点礼吧?和家人商量一番后,我们决定给老师送最方便的购物卡,虽然金额不多,但是便捷实用。


第二天放学时,跟给我送礼的学生家长一样,我趁着其他人不注意,偷偷把准备好的购物卡塞给了老师,赶紧溜走。可是,还没有等我走出幼儿园大门,老师就追了上来,赶紧把卡还给我们,再三叮嘱说这是幼儿园的规定,任何老师都不可以收受家长的礼物。我赶紧解释说,金额不大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,可是老师却义正言辞地说绝对不可以,照顾孩子是他们的本职工作,请不要随意破坏规矩,我们只好灰溜溜地走了,再也不敢去送礼。





今年过节不送礼,送礼就送谢谢你



不得不承认,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,很多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的习惯思维,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找关系送礼。希望用送礼走后门、拉关系,用送礼表达谢意,让很多人际关系蒙上了金钱的色彩,使很多简单的问题用红包来解决,把办事等同于上门送礼。



殊不知,送礼反而破坏了原本透明、公正的环境,产生了很多问题,比如医患关系、师生关系,等等。使得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,不得不让很多单位特别把不收红包写进规章制度里,让廉洁奉公守法成为每个公民的原则。


今年的教师节马上又要来了,看了我的故事,作为家长的你会考虑给教师送礼吗?作为教师的你会收家长、学生的礼吗?

揭露送礼背后的从众心理:

很多人都会矛盾,遇到各种节日,我究竟需不需要给老师送礼,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被我们无法察觉的从众心理所支配:


那么,什么是从众心理?

从众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,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,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。其实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说“随大流”,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从众?


群体心理害怕被孤立的恐惧

人都有一种害怕被孤立的恐惧,特别是对于权威的人。一旦你打破了大多数人共享并认同的规范,就感觉会受到惩罚,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,人就会失去原来平衡的安全感,所以很多人没有勇气不去从众。


从众会让我们会不自觉地寻求别人的认同,很多人一在群体里面,甚至会失去自我的判断能力,以群体的判断取代自我的判断,那么教师节,到底该不该送礼,这样思考: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?



黄茜 (律动心理咨询师)


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

·两性关系、婚恋咨询师

·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

·LGBT(同性)心理援助



嗨~~如果你的生活不那么快乐,请搜索关注律动心理订阅号”,和专业团队一起探寻更好自己。

友情合作单位:律动心理


往期回顾: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